关于加快我市制造立市战略实施的建议

首页>>参政议政 2022-04-07 17:18:58 7993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当前,新一轮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的主要赛道在制造业,区域竞争的重心也在制造业。我市的制造业存在产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短板和弱项需在多个方面实现转变,实施制造立市战略,助推经济高速发展

一、开封市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规模小,龙头骨干企业少

2021年我市农副产品加工业共有规上企业149家,平均单个企业产值2.04亿元;纺织服装产业规上企业84家,平均单个企业产值1.91亿元;精细化工产业规上企业115家,平均单个企业产值2.26亿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上企业33家,平均单个企业产值4.42亿元;装备制造产业规上企业131家,平均单个企业产值1.20亿元;现代家居产业规上企业134家,平均单个企业产值0.88亿元。这些企业中产值超100亿元的只有1家,奇瑞汽车;产值超50亿元的有2家,分别是开封大红门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河南晋开化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我市具有优势的六大产业总体规模小,龙头骨干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有限。

(二)产业集聚程度分布不均,集群效应不强

全市八个产业集聚区发展程度分布不均,2021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8家,增加值同比增长12.0%,高于全市3.3个百分点,其中,兰考、通许、尉氏产业集聚区发展形势较好;黄龙、汴东产业集聚区负增长;杞县产业集聚区同比增长低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企业多呈点状分布,集聚度不高,产业链条短。一些行业企业尽管集中布局,但集聚区内企业关联度低,不能形成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关系,信息和技术等资源的共享程度不高,集群发展效应不强。

(三)中低端产品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

大型企业技术创新缺乏活力,小企业创新能力不够。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费用支出的企业个数占全市规上工业个数比重不到50%,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重仅有1.4%,大多数企业重市场而不重科技投入,还停留在模仿、装配、低价竞争发展阶段,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

(四)要素制约日益突出,产业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变化

区域人才竞争激烈,制造业人才外流现象严重。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资源、环境容量等刚性约束强化,使企业经营成本日益提高。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进一步趋紧,产业集聚区土地供给压力较大,对吸引承接重大项目落地形成一定制约。

(五)政府支持资金少,产业金融发展不足

我市制造业正处于稳定增长、产业升级、打造发展新引擎的关键时期,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较大,制造业发展基金数量少、规模小,财政投入的杠杆效应尚未显现,急需建立制造业政府投资平台,支持制造业发展壮大。

二、开封市制造业发展建议

(一)精准制定产业政策

聘请专业团队,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规划,结合我市制造业发展现状,制定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理清产业发展思路,细化产业政策重点,谋划未来产业方向。聚焦重点领域、瞄准薄弱环节,强化整治、补齐短板,绘制产业发展图谱。

(二)完善制造业金融服务体系

设立制造业发展基金,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完善基金配套政策,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金融对制造业发展的助推作用,建立制造业投资发展新平台,持续推进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支持新兴金融业态发展。

(三)构建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

组建开封市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通从高校到市场、从科技到产业的通道,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围绕“郑开科创走廊”引智入汴,加快技术引进,赋能我市传统制造业。围绕河南大学以及驻汴的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研发机构,推进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合作共享、互联互通。加大政府对主导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财政扶持与资金投入,设立制造业科技创新奖,扩大宣传市长“产品质量奖”。

(四)注重培养本地企业家

大力弘扬和培育企业家精神,积极营造激励企业家创新的社会舆论环境。依托省内外知名高校、企业和专业培训机构,帮助企业家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通过举办论坛、讲座等途径,促进企业家交流合作。建立相关部门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家制度,强化对企业家的指导、帮助和服务。特别是与企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发改、环保、税务等部门,建立政企人员互派制度,增进双方换位了解。

(五)加快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加强集聚区产业链设计,全面提升集群协作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优势。完善集聚区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突出要素保障,形成布局合理、管理协同的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做精做优“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小微企业上规模,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